山东郓城:“老曲新唱”传乡情-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4 09/10 07:44:00
来源:新华社

山东郓城:“老曲新唱”传乡情

字体:

  “太阳出来红艳艳,抗日烽火已燎原……”在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张鲁集镇张鲁集村的村民广场上,村民们演唱起枣梆戏《鱼水情》,红脸、黑脸唱腔高亢,小生、小旦以立嗓作尾音,颇有特色。

  敲鼓的、拉板胡的、拿着话筒唱的……此时正值农闲,很多村民走出家门,不约而同地汇聚在广场上、树荫下,或站或坐,或听或唱。

在郓城县张鲁集村,村民们正在唱戏。新华社记者 刘铮 摄

  “聚在这里的人,都来自周边村子。”张鲁集镇枣梆剧团团长张锁山指着正唱得起劲的大爷大娘们说,“没农活的时候,大家经常自发相聚在村头巷尾唱戏。”

  张鲁集镇文化站站长曾令通用手机向记者展示当地各个曲艺剧团参加演出的影像资料。“很多曲目是‘老段子新唱’,也就是在原有成熟唱腔唱调的基础上,根据红色历史故事和当下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身边人、身边事改编而成。”

  郓城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崔继刚介绍,依托深厚的戏曲文化底蕴,郓城县积累了良好的戏曲群众基础。当地现有柳子戏、枣梆、山东梆子等10多个剧种流传,戏曲从业人员近千人,平均每年演出千余场。

郓城县状元张楼村的村民们正在看戏。新华社记者 刘铮 摄

  郓城县文化馆的一楼大厅,满墙张贴着当地各类戏曲剧目的传承人介绍和他们的演出剧照,其中很多是“80后”“90后”。第31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新人配角奖获得者尹春媛就出生在郓城,她说:“小时候家家户户都有唱柳子戏的人,大家经常凑在一起唱戏。我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培养了对戏曲的热爱,最终走上专业演员的道路。不少郓城孩子都有类似的成长经历。”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学戏。”谈及近些年郓城戏曲的传承和发展,和戏曲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退休戏曲工作者柴心记深有感触。在地方政府的鼓励与支持下,郓城县的戏曲文化事业展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凭借丰富的戏曲资源和戏曲展演活动,成为众多戏曲剧目交流、传播与创作的“集散地”。

  “培养戏曲演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郓城县柳子戏传承人徐德印对年轻演员的培养充满期待,“我们在学校开设戏曲特色班,希望吸引更多的孩子学习戏曲。”郓城县陈坡乡希望学校聘请柳子戏传承人尹茂生等3名客座戏曲教师,培养了一批柳子戏青年人才。

  郓城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张冠英说:“为传承发展戏曲‘好声音’,我们从组织领导、人才培养、资金保障、演出场所等方面发力,挖掘、整理、保护濒危曲种,打造精品、培育新人、壮大社团组织,让群众用乡音唱乡情、说乡俗、寄乡愁。”(记者王阳、刘铮)

【纠错】 【责任编辑:张建波】